甘孜日報 2019年08月09日
◎謝真元
關紀新指出:“正像人們所了解的,中國傳統的文史研究,僅只關注和描述作為中原主體民族——漢族的歷史、文化與文學,往往或有意或無意地,放逐了對其周邊少數民族歷史、文化與文學存在的關注和描述,且又總是較為固執(zhí)地,將這種以偏概全的‘單出頭’書寫,冠以‘中國’的字樣來加以播揚,顯現著文化強勢話語對文化弱勢話語的輕蔑和壓抑。”“這一弊端已是不爭的事實,其存在,既妨礙了學術領域科學精神的完美展開,同時也不利于國家穩(wěn)定、民族團結的大局需要?!盵關紀新著,《創(chuàng)建并確立中華多民族文化史觀》,《民族文學研究》2007年第2期。]
扎拉嘎指出:”應該實現各民族文化與文學之間的平等對話。無論是由于人口多而文學和文化傳統豐富的民族,還是由于人口少而文化和文學傳統都不那么豐富的民族,他們的文學和文化都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,他們之間的影響都是相互的。我們正是從這樣的認識出發(fā),提出各個民族之間在本質上是平行的關系。歷史是我們共同創(chuàng)造的,未來同樣將會是我們共同創(chuàng)造的。在走向未來時,各個民族的文學和文化‘一個都不能少’,這應該成為新國學的基本觀念?!盵扎拉嘎著,《20世紀哲學轉向與多民族文學史觀問題》,《民族文學研究》2007年第2期。]
郎櫻指出:“進入21世紀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力倡導的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思想已深入人心。民族不論大小,在文化上都有獨特的貢獻。”“無論人口十多億的主體民族,還是人口只有幾萬的小民族,他們在文化上是平等的。這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《保護文化多樣性宣言》的基本精神?!盵郎櫻著,《多元一體中華民族文學史的體認與編纂》,《民族文學研究》2007年第4期。]
我們對以上觀點十分贊同。可以說,這些觀點正是我們思考多年的問題,也是本論著的出發(fā)點和目的。
藏戲,是對藏族戲曲的統稱,藏戲也有許多地方劇種和不同的藝術流派、藝術風格。正如藏戲專家劉志群所指出:“藏戲是漢語文對藏族各種傳統戲劇的習慣性統稱,而藏語文在我國五省區(qū)廣大藏族聚居地域民間則各有很不相同的稱呼。過去由于種種原因,我國戲劇理論界把‘藏戲’只當作藏族傳統戲劇唯一劇種的名稱來使用,如《辭海》《中國戲曲通史》等。實際上,藏族傳統戲劇有諸多地方劇種,在大的劇種內又有不同的藝術流派,每一藝術流派內又有不同風格的演出團體。而我們目前所稱的‘藏戲’實際上是對藏戲系統的統稱。”[ 劉志群著《藏戲與藏俗》第3頁,西藏人民出版社/河北少兒出版社2003年版。]顯然,這種觀點與我們把漢民族的各種流派、各種劇種、各種地方戲統稱為“戲曲”是一致的。
藏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,僅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便長達1400多年。有關記錄藏民族歷史的藏文典籍,卷帙浩繁。其數量之多,內容之豐富,僅次于漢民族。一言以蔽之,古老的藏民族文化可謂舉世矚目。藏學,已成為當今世界一門獨立的新興的熱門學科。需要特別說明的是,藏族人民世代居住的“世界屋脊”——青藏高原,絕非與世隔絕的文化孤島。正如童恩正先生所說:“西藏可以說是亞洲古文明的薈萃之所。”[《西藏考古綜述》,載《文物》,1985年第9期。]
青藏高原地處亞洲腹地,是長江、黃河、湄公河、薩爾溫江、恒河、印度河等浩蕩江河水系的發(fā)源地。無數條大江大河在這里匯聚,然后流向東、西方的文明古國。它們洶涌、咆哮、奔突于崇山峻嶺之間,為人類文明開辟出了四通八達的交流通道。江河流經之處,人類文明便萌芽、吐綠。由是,它們將東亞、南亞、東南亞和西亞的古代文化,與藏族的古代文明相融合。
尤其是在科技文明落后的古代,自然形成的河谷乃文化傳播的主要媒介。這些江河對文化傳播所起的作用,顯然舉足輕重。費孝通先生指出:“在我國西部,北至甘肅、陜西南部、青海東部,向南經過四川西部,西藏東南部,到云南西部以及緬甸、印度北部,存在著一條狹長的民族走廊,稱之為‘藏彝走廊’”。[ 費孝通著《關于我國民族的識別問題》,載《民族與社會》,人民出版社,1981年6月。] 因此,“毫無疑問,東方華夏古文明,南方印度古文明,西方埃及古文明,都曾風一般地吹進了青藏高原,在這里融合成舉世矚目的獨特的多重性文化特點,產生出迷人的民族文化合成。”[ 格勒著《論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與周圍民族的關系》第3—4頁,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。]
藏戲藝術是藏民族民間傳統戲劇藝術,它從誕生到現在已有600多年的歷史,當屬中國古老的民族劇種之一。它是一種融民族歌舞、民間說唱、音樂、繪畫、雕塑、文學于一體的綜合表演藝術,具有獨立完整的意識形態(tài)。至今流傳于中國西藏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肅、云南五省區(qū),以及印度等國。它以不朽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民族特色,深受藏族同胞喜愛,至今仍葆有旺盛的生命力。與此同時,由于藏戲具有獨特的文化品格,具有戲劇學、民族學、宗教學、文化學、人類學等多種學術研究價值,近年來,它受到了越來越多中外學者的熱切關注。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