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17年06月01日
色達縣小朋友正在上美術課。
色達縣學生正在上計算機課。
■本網記者 馬建華 文/圖
5月以來,色達金馬草原的蟲草已經陸續(xù)上市,記者在色達采訪時看到,與往年不同的是,色達各鄉(xiāng)鎮(zhèn)中小學已經放“蟲草假”,學生們紛紛放下書包,隨父母一道上山挖蟲草,抓住短暫的季節(jié)幫助家庭增收;今年各鄉(xiāng)鎮(zhèn)學校卻傳出朗朗讀書聲,校園里,濃濃的書香氣撲面而來。
6月1日,是國際兒童節(jié),記者跟隨色達縣教育局局長陳虎去各鄉(xiāng)鎮(zhèn)督查工作。走進康勒鄉(xiāng)中心校,傳來郎朗的讀書聲,記者感到好奇,因為蟲草是牧民一年的主要收入,按照“慣例”,學校早已經放了“蟲草假”。
看到記者滿臉狐疑的樣子,陳虎笑著說,為了放“蟲草假”的事情,他還和一名色達籍的實習老師展開過激烈爭論,這名教師認為,蟲草是牧民的主要收入,學生回家可以幫助家里挖到很多的蟲草;而耽誤的課程完全可以利用假期時間補上,不放“蟲草假”,是不以人為本的體現。陳虎從為什么要提高教學質量、為什么要嚴格按照教育部規(guī)定的教學時間行課等幾個方面,告訴這名教師,挖蟲草是短期行為,牧民要脫貧致富,必須要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。
在走訪中,康勒鄉(xiāng)汪扎村學生家長呷交深有感觸地說,過去,一到蟲草季節(jié),他就想辦法讓孩子回來挖蟲草,畢竟家里沒有什么經濟來源,利用蟲草季節(jié)幫忙挖蟲草,還能夠增加家里的收入。后來,縣教育局和鄉(xiāng)上工作組反復做他的工作,孩子挖蟲草會影響學習,在學校學到了真本事,今后會掙很多的錢;事實勝于雄辯,他也發(fā)現,即便是一個村子的村民,有文化和沒有文化的收入都大不同,沒有文化的,無法學到一技之長,每天的收入只有幾十元;有文化的,學到了手藝,一天的收入都是兩三百元,而且還很有面子。兩相比較,呷交決定再忙,也不會讓孩子回家。
陳虎告訴記者,由于牧區(qū)家長整體素質不高,學歷普遍偏低,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,有的甚至認為沒有知識照樣能生活;有些家長認為學生上學是一種任務,對教師和學校有好處。因此,每到蟲草季節(jié),色達中小學學生流失現象較為嚴重。
讓家長放心
提高辦學水平
今年初,色達縣四大家分管領導與教育主管部門圍繞“我為色達教育獻計策”開展主題討論2次,共組織400余人召開了校長和教師代表座談會,在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,出臺了關于管理、教學、隊伍建設和安全等系列措施,推進縣域內教育綜合改革。制定出臺了《色達縣中小學目標管理考核辦法》,配套了管理考核的實施細則,實行整體考核和教師個人工作表現相結合,常態(tài)檢查和定期考核相結合,專項督導和面上督導相結合的辦法,建立了片區(qū)督學和聯絡員督校制度,常態(tài)化深入學校開展管理督導。今年3月至今,縣委、縣政府分管領導和教育局深入學校督導已經實現第一輪全覆蓋,累計25天,100余人次,發(fā)現并要求學校整改的問題80余條,跟蹤督促整改30條,逐步糾正學校管理散亂現象,引導學校良好校風、學風、教風常態(tài)自然。
色達縣秉承快樂學習、快樂生活、健康成長這一理念,以課堂教學和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,定期舉辦春秋兩季學生運動會、陽光鍛煉1小時和大課間活動及手工作品大賽,提高學生健康體魄,培養(yǎng)學生動手動腦能力,全縣建成學校少年宮9所,設置唐卡、書法、繪畫、舞蹈等興趣小組100多個。縣中學二年級學生益西激動地對記者說:“2014年色達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小學藝術節(jié),政府出資100萬元組織120名色達籍農牧民子女學生到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杭州等地開展‘愛我中華’愛國主義教育夏令營活動,讓我拓寬了視野,增長了見識。”
政策宣傳、措施到位、助學辦法有力,色達縣蟲草季節(jié)學生流失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。截止今年5月,往年學生流失嚴重的大章小學、泥朵小學、克戈小學等學校均實現學生零流失,全縣19所中小學在校生5689人,平均出勤率和鞏固率保持在95%以上。
教育先行
精準扶貧
色達縣明確指出今年要抓好教育三件大事--控輟保學、規(guī)范管理、提升質量。出臺了《色達縣關于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階段“控輟保學”工作的實施意見》和《鄉(xiāng)鎮(zhèn)控輟保學單項考核辦法》,認真落實“聯系點點長、教育局局長、鄉(xiāng)鎮(zhèn)長、校長、村長、家長”六長責任制,將“控輟保學”納入工作考核指標,層層簽訂“控輟保學”目標責任書,并嚴肅問責。
邀請鄉(xiāng)(鎮(zhèn))領導、村兩委成員、學校教師、學生家長、學生參觀學校學生宿舍和食堂建設,共同商議學校、學生發(fā)展意見建議,截止目前,共召開19場“五方見面會”,近3000名學生家長參加。
開展“感黨恩、愛祖國、守法治、奔小康”群眾宣傳教育活動暨“送政策、送衛(wèi)生、送文化、送科技”活動,深入全縣16所鄉(xiāng)鎮(zhèn)學校,進行為期10天,48課時的宣講,共計3069名學生、234名教師、2000余名家長聆聽了德育、衛(wèi)生、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講座。印制教育宣傳手冊3000余份,向群眾宣傳教育法律、法規(guī)和“三免一補”,“9+3”等惠教政策,引導群眾切身感受到教育的變化,轉變教育觀念,提升送子女入學的自覺性。
實施“1235”獎勵政策,對完成初中及以上學業(yè)的純農牧民子女家庭分別給予1000、2000、3000和5000元的現金獎勵,提升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。截至目前,已獎補畢業(yè)生1606人,累計金額220.9萬元。
對家長采取一對一的宣傳教育,對仍不送學生入校的家長強制開展法制培訓。克戈小學校長托麥向記者透露,今年蟲草季節(jié)期間,克戈小學有兩名學生被家長帶去采挖蟲草,學校教師隨即開展家訪,有一名學生第二天就被家長送到學校就讀,還有一名學生依然未到校,鄉(xiāng)鎮(zhèn)黨委政府采取強制措施對該生家長進行法制培訓,順利讓孩子返校上課。
“我的孩子考上了四川農業(yè)大學,大學的學費對我們家庭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,色達縣教育扶貧救助基金每年給予4000元的資助,我們只要補貼很少的錢就能讓孩子完成學業(yè),大大減輕了我家的經濟負擔”。年龍鄉(xiāng)下修它村村民協所激動地說。
據了解,截止今年5月,色達縣教育扶貧救助基金已有417.63萬元,共計發(fā)放186.63萬元,給予??粕磕瓴坏陀?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Arial, sans-serif;">3600元,本科生及以上每年不低于6000元的資助,對特困學生實行“全包”,確保不讓一名孩子因貧失學,不讓一個家庭因學致貧。截止目前,已資助1105名貧困學子完成學業(yè),幫助252名純農牧民子女圓夢大學。
旭日鄉(xiāng)澤讓東珠畢業(yè)于西南民院,現任塔子鄉(xiāng)鄉(xiāng)長?!笆墙逃鹱屛翼樌瓿闪藢W業(yè),并從一個普通的農牧民家庭孩子走上了領導崗位,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報國家,回報社會?!睗勺寲|珠對國家的助學政策十分感恩。
洛若鄉(xiāng)沙瑪村村民澤呷滿臉笑容地告訴記者:“現在娃娃在學校吃得好、住得好、學得到知識,還一分錢不要,娃娃回家后幫助我們做家務,要我們講究衛(wèi)生習慣,有時候還幫我們算賬呢”。據悉,色達縣認真落實義務教育階段“三免一補”、“十五年免費教育”計劃、營養(yǎng)改善計劃、高海拔地區(qū)學生取暖補助等政策。2012年以來,為25030人次補助公用經費1819.14萬元;寄宿制學生補助生活費2490.1萬元;落實營養(yǎng)改善專項資金1208.77萬元,營養(yǎng)餐覆蓋率為100%;發(fā)放取暖補助216.32萬元。
最新消息